当前位置:朔州党建网>专题>抓党建促基层治理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应县白马石乡:“五个强化”抓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发布时间:

2023-06-26

来源:


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中,应县白马石乡坚持把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作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坚持“五个强化”抓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强化机制保障,巩固脱贫成果。一方面建立动态巩固监测机制。由乡党委统筹、乡政府牵头,21个行政村村干部与8个安置点工作队联动,建立快速发现、评估响应、精准施策、及时清零的动态巩固监测机制,对全乡765户已脱贫搬迁户“三保障”问题定期不定期进行“回头看”;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帮扶计划,对防返贫监测对象逐人优化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返贫风险,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兜底对象纳入低保及特困供养范围,保障了搬迁群众基本生活。

强化产业支撑,拓宽增收渠道。一是按照全县“六大工程”的整体思路,构建“一村一业”“连村成片”的特色产业结构布局,因地施策,在有条件的村发展以大棚为主的羊肚菌与蔬菜产业和以大豆、土豆、莜麦等为主的适宜干旱土地的产业,在部分村发展以油菜花为主的特色产业,在山区主要发展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和以猪、牛、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二是进一步加强光伏、风电后续管护,实现效益最大化,确保易地搬迁户风电劳务带贫收益户均5000元以上,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农光互补模式。三是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之策,通过反复调研论证,新谋划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带动增收效果显著的后扶产业项目,近年来积极争取衔接资金,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覆盖各村,项目建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由县光伏扶贫公司负责运维和资金结算,各设置公益岗位1名,负责日常管护。进一步发挥光伏带动效益,有力助推搬迁村增长集体积累,有效巩固搬迁群众脱贫成效。

 强化就业帮扶,保障群众增收。一是劳务稳就业。全乡765户建档立卡搬迁户,实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要求。二是产业促就业。建立扶贫车间,吸纳易地搬迁人员100多人,人均月工资收入3500元左右。将村级光伏电站收益的60%用于群众就地就业增收,紧盯易地扶贫搬迁监测易返贫户,为易地扶贫搬迁监测户动态设置公益性岗150多个,人均实现年收入3000元以上。三是项目扩就业。在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林业基础设施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模式,拓宽农村就业空间,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强化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弱项。在八个安置小区分布有合理布局的健身器材、充电桩、公交站点等设施,排水管网、电网、路网、通讯网络、垃圾污水处理、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非常全面,能够满足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安置小区并配备学校、宣传栏、党群服务中心、就业帮扶中心等功能区域,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服务

强化党建引领,促进社会融入。坚持强化党建赋能,通过党建引领群团活动,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成效。深入开展感恩教育进社区、文明创建进社区、公共文化进社区、特色活动进社区等,推动搬迁群众身份融入、感情融入、文化融入、习惯融入,引导搬迁群众相互接纳、互帮互助;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相关行业部门职能,积极开展文艺演出、志愿者服务、医疗义诊、普法宣传等活动;不定期举办各类公益活动,确保每个安置小区全年不少于4次,让安置小区群众从心理上、感情上相互认同,形成团结、和谐、友好、互帮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

供稿:应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