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朔州党建网>专题>抓党建促基层治理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朔州市应县:“五个一”标准打造规范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

发布时间:

2023-04-26

来源:


  今年以来,应县持续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断健全行政执法相关制度机制,坚持“五个一”标准,打造规范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着力提升执法效能。

  “一个体系”优化执法队伍。一是定岗。构建“1+1+1+N”的“一支队伍管执法”体系,一名队长由乡(镇)长担任,一名教导员由副书记担任,一名副队长由分管副乡(镇)长担任,N是8-10名专职行政执法人员。二是明责。队长6项职责,教导员4项职责,副队长8项职责,队员9项职责。三是派驻。继续实行派驻体制的12个公安派出所、12个司法所、5个市场监督管理所单独履行监管职责,纳入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系,由乡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

  “一张清单”厘清执法权限。编制并公布全县统一的乡镇行政执法事项清单79项。一是放权。县直部门下放乡镇的行政执法职权55项,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文化市场、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林业、消防救援等方面的行政职权。二是赋权。法律法规赋予乡镇的行政执法职权24项,包括:行政处罚5项,行政强制6项,行政检查8项,其他行政权力5项。

  “一套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一是执行“十项制度”。包括《应县乡镇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应县乡镇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试行)》《应县乡镇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试行)》《应县乡镇行政全过程记录办法(试行)》《应县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应县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应县行政执法错案纠正和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行政执法统计制度》《行政执法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实施办法》等10项制度。二是完善执法程序。制定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乡镇执法文书样本》《执法行为标准》和《执法操作规程》等,涉及执法案件登记、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结案等环节。

  “一体联动”提升执法效能。一是“一月一讲、部门帮带”联动培训。开办“一月一讲”行政执法大讲堂,集中培训公共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按照“谁下放谁指导”,11个县直部门每月一次开展业务培训和政策指导。二是“网格吹哨、执法报到”联合执法。“十户一体”网格员第一时间将日常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向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报告。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周一集中办公、周五联合执法。三是“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协作执法。完善乡镇与县级执法部门之间的违法线索告知、案件移送、执法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沟通顺畅、协作有力的衔接机制。企业营商环境日益改善,政企关系越发融洽。

  “一个阵地”强化执法保障。一是统一阵地。按照综合行政执法阵地建设标准,打造集法律咨询、举报受理、依法处置为一体的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场所,设立案件询问室、听证室、档案室、涉案物品管理库。二是统一装备。12个乡镇配置执法车辆14辆,执法记录仪50台,摄像机12台,逐步统一配备手持执法终端、强光手电、救护包等基础性设备,执法人员统一制式服装。三是统一经费。通过县财政列支、乡镇统筹整合,保障综合行政执法专项经费12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综合执法291次,其中开展行政检查171次、行政强制19次、行政处罚21次、独立执法73次、与县直部门协作执法6次、“乡镇吹哨、部门报到”1次。通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服务营商环境“3.0版”改革,打造良好经济生态,更好地保障高质量发展。

  供稿:应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