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朔州党建网>专题>抓党建促基层治理

应县大黄巍乡郑庄村:“四心”聚“四力” 强村促振兴

发布时间:

2022-11-24

来源:


  应县大黄巍乡郑庄村是老牌“明星村”,在企业转型、乡村振兴的新时期,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激活创新引擎,围绕“引、育、用、留”,凝心聚“智”筑好人才之“巢”,推动二次创业再腾飞。

  

  精心“筑巢”,引好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招龙引凤”必先“筑巢育土”。郑庄持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将更多的人才汇聚到乡村沃土上来,让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有力量。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量身打造人才引进“清单”。村“两委”每年通过大学生村官、青年人才选拔、能人返乡创业等方式,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创业能人到村企业就业和创业,着力把现代化工业、数字经济、城乡规划、财务管理等专业人才充实到村级经济发展的赛道上来,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另一方面,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依托驻外流动党组织、商会及招商引资点,建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延伸人才引进工作触角,拓宽发现人才渠道。以求贤若渴的态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突破人才的地域、户籍、身份等限制,不拘一格地引进各种各样的人才,实现各类人才的精准回引、抱团回归。通过校企合作和乡村振兴研究院引进胡勇、王清凉、王震等一批食品研发、绿色能源新材料研究等一批专家智库,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作用。

  专心“暖巢”,育强人才

  “一花引来万花开”。通过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带来乘数效应。郑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锻造优秀人才队伍。发扬尊师重教,兴教育才的光荣传统,实现从小学到大学跟踪教育奖励。近三年来,全村9人考取研究生,985、211大学7人,本科22人、县一中10人,累计发放奖学金4.6万元。吸纳3名优秀年轻人才充实到村里工作,并让其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现任村委会委员郑华毕业于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2月引进作为本村后备干部培养,去年12月正式选为村“两委”干部。在2021年12月份村“两委”换届之时,坚持配齐、配优、配强的原则,依法依规民主产生3名村级后备干部,为乡村振兴造就后续人才队伍。

  积极建立专业化人才逐级培养目标考核机制,注重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培养。通过会议培训、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外出观摩等培训教育方式,持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用心“拓巢”,用活人才

  “骏马能历险,犁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郑庄注重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识其所能、用其所长。一方面,健全和完善人才使用机制,根据人才的专业背景、实践经验和思路想法进行合理大胆使用,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给人才有用的职位和环境,激励其施展才华、迸发活力,让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树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充分发挥人才观念思路新、科技知识强、方法手段多等优势,采取到村任职、技术指导、聘用顾问等灵活方式,引导人才在各项事业中释放创新潜能。高雪飞是忻州师院的优秀学生干部,懂外语、会沟通,经郑庄引进后,她负责产品的网络销售,并凭借过硬的能力拓展了胡麻油产品的外销能力,2021年荣获大黄巍乡“优秀青年致富能手”的 称号。

  暖心“固巢”,留稳人才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前提。乡村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要想真正留住优秀人才在乡村工作,必须在政策、产业、服务等多方面下功夫,构建起相互协同的支撑体系。郑庄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完善配套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创造更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让人才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红利。搭建公平公正竞争角逐的干事舞台,真正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局面,通过给位子、给实惠、给荣誉,确保引进来的人才事业上有干头、干事上有劲头、干成事有盼头。

  (来源:应县大黄巍乡 作者:陈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