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应县大黄巍乡依据《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着力构建起以合理分类为基础、以系统推进为重点、以发挥作用为目标的工作体系,创新提出“一定二立三看四比五帮”五步工作法落实党员积分制,推动党员管理标准化、精细化,为提升农村治理能力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对症下药诱导内驱力
党员评比实行分类赋分制,合理确定基础得分。以村党支部为单位,把党员划分为ABCD四类:A类为村“两委”班子党员,B类为60岁以下党员,C类为60岁以上及流动党员,D类为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的党员。每名党员都被纳入与之相适应的类别,分类管理:对A类党员实行“头雁式”管理,激发党员干劲,引导党员发挥引领作用;对B类党员,实行“责任式”管理,让党员有胆子、有动力、有作为,不断增强党员荣誉感;对C类党员实行“帮带式”管理,引导发挥“传帮带”作用,鼓励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对D类党员实施“服务式”管理, 开展送教送学关爱老党员身心健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党员的心坎上。
二、立杆树尺把好客观秤
设立三种标尺,加深量化考核党员力度。得分标尺挂钩突出贡献。把具体得分事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按照履行职责、组织生活、遵纪守法三项进行加分,确保得分落得细、落得实。扣分标尺突出纪律红线。列出不爱党不拥护党等予以扣分的13种情形,赋予扣除的分值,并列出6种违纪违法情形,党员碰触红线的,直接一票否决,一次清除全年所有积分。评价标尺显示以量定性。根据党员一年内的累计量化积分,对党员定性评定,100分以上的评为“优秀”等次,70-99分的评为“良好”等次,60-69分的为“合格”等次,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等次,党员评价标准依据得分划定,一目了然。
三、求真务实办实百姓事
一看“卡”,是否有依据。乡党委印制《党员积分管理手册》《党员积分卡》,实行党员“一人一卡一册”,为党员建立积分档案,由党员持积分卡和相关申请材料,向村党组织申报日常积分事项。二看“事”,是否贴合实际。对党员申报的积分事项,党支部组织专人进行实地走访,对实际效果进行核实评定。三看“民意”,群众是否同意。村支部召集部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会,多数通过后才能获得加分。
四、比学赶超激发荣誉感
周测:每周对党员进行小测评,并进行排名公示;月评:每月“学思力行”主题党日活动,召开支部大会评议积分,让党员亮出积分卡,相互比评,争当先锋模范;季赛:每季末对党员当季积分进行汇总,并把得分情况在村内公示墙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结果报乡党委,这样一来使优秀党员有动力,落后党员有压力。年考:年底进行综合考评,对党员评等级、分高下,对评定为“优秀”等次的表彰奖励,对评定为“合格”和“不合法”等次的党员进行警示谈话、批评教育。
五、互帮互助实现同成长
对于后进党员进行分类帮扶。对积分在70分以下的党员,组织村党支部按照帮扶计划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对积分在60分以下的党员,举办提升班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开展诫勉约谈,限期整改。连续两个年度积分在60分以下,经培训、谈话仍无转变,且本人没有改正意愿,不愿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纪律约束的,给予劝退或除名。村里为每名党员印发了积分卡,在防疫卡口、邻里纠纷现场、煤改电整改工作中、志愿服务活动中随处可见村里党员们忙碌的身影,在这样的情形下,村民们都被带动了起来,纷纷参与到村子的治理中来。“做得好就加分,做不好就要被扣分,得分排名还要进行公示,落后分子就会觉得脸上挂不住。即使我已经是一名老党员了,也不能什么也不做,争取老有所为!”颉庄村老党员王宦文说道。
党员积分制实行以来,部分党员最高积分达120分,激励全乡538名党员积极为群众帮办代办生活难题。在农村综治活动中,开展护林防火巡查、危房改造行动、环境整治活动、煤改电宣传工作、防疫宣传大会,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员的乡村治理能力,将“红色触角”延伸到农村各个角落,推动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有效激活。
(来源:应县大黄巍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