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代办 三线服务”
精细化服务助力网格化治理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应县大黄巍乡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积极推行党员“代办制”,将网格化治理落细落实,根据“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16个行政村设立“党员代办服务工作站”便民服务机构,常态化为民服务,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构建一级网格16个、二级网格52个,配备网格员149名。网格员人手一本网格日志本,落实走访任务,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切实提升网格化管理效能,做到“一个格服务、一张网治理”,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一、畅通“线上”咨询通道,用好“指尖”答复模式
针对部分老年人、残疾人、在外人士等群体办事难、办事慢、来回跑等问题,依托“村级微网格代办服务群”等共计27个帮办代办微信群,常态化收集群众亟需解决的问题,网格员第一时间通过“指尖”进行答复。同时,网格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建立网格化管理群,全力做好个人报告、村级网格排查、区域协查和大数据推送等工作,对上级推送的重点人员进行电话随访,实现对返应返乡人员进行精细化管控,坚决防止疫情输入。形成群众“线上”咨询,干部“指尖”答复的服务机制。
二、搭建“线下”办理平台,稳固“定点”办公模式
为让群众跑路少、办事快,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黄巍乡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的“便民服务村级代办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机制,建立起9类30项的服务事项清单,明确政策标准、所需资料、代办流程、联系方式、结果反馈等5项内容,提供清单化、模板服务,全面实行“三个办”:一般事项“就近办”、高频事项“自助办”、复杂事项“帮办代办”,现场办结率在87%以上,架起党群“连心桥”。大到纠纷调解、低保办理,小到电话号码查询、证件复印,群众总能满意而归。真正实现村党组织的基层服务作用,全力满足群众所急所需。
三、做实“上门”业务办理,突出“流动”服务模式
坚持将村一级作为帮办代办服务的基础落脚点,重点围绕农村群众关心的民生事项,开展村级帮办代办服务。全面制定帮办代办服务标准,明确帮办代办服务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咨询告知、授权委托、上门服务、协调办理、跟踪反馈、评价归档”六步工作流程,实现帮办代办规范化。建立帮办代办队伍,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在村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成立村级便民服务“红色代办”服务队,按照“就近就熟”的原则,每名党员干部联系1家企业、10—30名群众,志愿为本村企业群众代理代办政务服务事项。按照“月走访、季回访、年慰问”的常态化走访工作机制,建立一户一档“档案库”,着重走访脱贫户与监测户,了解脱贫户各项情况,是否存在返贫现象,是否存在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走访一般户与产业户,了解产业发展现状,是否存在制约发展的疑难问题。摸清基本村情,掌握一手资料,做到防返贫和致富两手抓。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党员干部争当“代办员”,累计开展上门服务310余次。
“村级党员便民代办服务”的实践,是大黄巍乡做实做细网格化治理的一个缩影。以“党建引领、服务群众”为中心,按照党群服务中心凝聚带动、网格党组织服务支撑的工作思路,织密管理单元、优化服务管理,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用党员管理“小网格”托起社会服务“大民生”,实现了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来源:应县大黄巍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