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朔州党建网>专题>抓党建促基层治理

打开农民夜校灯,照亮乡村振兴路——大黄巍乡农民夜校创办纪实

发布时间:

2022-10-31

来源:


  夕阳的余晖逐渐散去,夜幕笼罩了大地,应县大黄巍乡北湛村的“农民夜校”这时亮起了灯。会议室里灯火通明,20余名农民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农业知识课程。

  今年以来,大黄巍乡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创新开办“农民夜校”,因地制宜,把“农民夜校”作为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贴农民需求,定期开展“三农”政策宣传、专业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学习,真正实现政策宣传促提升、技能培训促就业、建言献策促发展,让“农民夜校”成为农民的“充电站”、干群的“连心桥”、专家的“大讲堂”。截止目前,全乡已有11个村的农民夜校“开门招生”,并全面开设思政课、农技课、党史课等,受益人数达1600人次。

  一、精简课时,开设农民群体“特色课”

  各村结合目前在村常住人口大多为中老年人和幼童的实际现状,分析村民专注力不强,难以适应高强度和持续性的学习方式,将课时时间由最初设定的60分钟缩短至30分钟,避免课程冗长拖沓,村民产生厌烦情绪,确保教学效果不走样。

  二、因材施教,打造村民百姓“贴心课”

  由于部分村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对于理论性、专业性的术语理解力不够,对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不强的知识接受意愿不强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根据村民实际需求与农业生产、惠民政策、反诈宣传等主题相结合,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律、生活常识和实用技术。同时,注重实例教学,邀请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确保教学质量不打折。

  三、形式多样,保证线上线下“随地学”

  西辛村结合“三晋先锋”、“政法委”综治共享平台等网络连线设备,利用发达、方便的网络技术,发展“线上课堂”、“掌中夜校”。在微信群开展《每日一学》活动,方便农民群众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学习。除此以外,师家坊村积极探索跳出固有的室内教学模式,将课堂放置在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实地演练学习内容,提升村民运用能力。确保教学参与不变形。

  四、保证师资,广邀课堂内外“乡秀才”

  农民夜校授课教师不拘泥于村“两委干部”,乡党政领导干部、医疗卫生、警务人员以及深悉农业技术、政策法律、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都加入教学队伍,此外,邀请村内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和乡贤能人讲经验、化难事,不断丰富壮大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能力不降低。

  乡村两级积极探索农民夜校新机制、新模式,力求更多农民走入课堂,让农民夜校成果惠及更多人群。目前,已征集各类意见建议 28条,已协调解决21条。下一步,大黄巍乡将持续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文明新风等融入教学内容,使农民夜校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重要平台,成为百姓身边的“思想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