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神州大地天清气朗,山河锦绣。白马石乡全体机关干部和全国人民一样,一大早就聚集在会议室集中收看开幕会盛况。报告中提到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论述,让大家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10年,这10年的成就令人自豪、催人奋进。
白马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丰志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用产业做抓手,针对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上项目,打造“党建+主导产业”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建设黄芪、优质小杂粮、油菜花、脱毒种薯、羊肚菌“五个特优产业带”,不仅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渠道,产业开花结果,百姓也脱贫致富。
“我们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土豆,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我们的收入。”种植大户侯记平拿起一株种苗告诉李丰志,“以前我们只知道买种薯种洋芋,种薯的质量还保证不了,现在我们可以在村里的种薯大棚培育种子,种出的种子不仅质量好,通过卖种薯,收入还翻了一番,不仅仅是肚子吃饱了,腰包也鼓了。”
“产业落地+内生动力”,造就了白马石遍地盛开的致富花。乡村充满旺盛生命力,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乡村发展蓄力强劲。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乡高质量发展指引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乡党委一直把青年干部培养作为重要任务,积极搭建平台,探索路子,抓理论学习铸魂补钙,提升青年干部政治能力;抓实践锻炼担当为民,提升青年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抓制度建设转变作风,提升青年干部抓落实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作风扎实、精干高效、积极进取、敢于担当的新时代年轻干部队伍。
“多亏了乡党委对我的培养,我才能在一次次的实践锻炼中逐步成长。”白马石乡2021届到村任职选调生胡何说。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为让农村文化生活更加充实,白马石乡精心打造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等平台,让群众拥有更多的文化活动阵地和“精神加油站”。全乡21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2021年以来举行“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村晚”“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演出活动30余场次。以政策宣传、典型事迹、移风易俗等农村生活为素材的文艺作品活跃在乡间地头,为进一步传播正能量、凝聚精气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白马石乡厚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党建+生态+乡村旅游”模式,将生态保护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构建起“一核三园五带”的产业空间布局,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经济发展,为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得二十大的喜庆气氛在白马石绿水青山间弥漫。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乡党委坚决将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工程”,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着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切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村民家底厚了,村集体‘腰包’鼓了,山更绿了,党组织更坚强有力了,我们为群众办实事儿的底气更足了!”乡党委书记赵玉军信心满满。放眼望去,广场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在“红色引擎”领航下,凝聚着强大动力的白马石乡,正在把“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这些饱含深情的词汇,变成了生动活跃的人间烟火。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白马石乡党委书记赵玉军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起点、新征程,新时代、新作为,今后我将和白马石乡广大党员干部一起不折不扣地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来,坚决落实好省委、市委、县委的各项安排部署,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立乡、文旅兴乡、产业强乡’三大工程,用心办好为民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力争到2025年把白马石乡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书写新时代赶考之路上精彩的白马石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