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朔州党建网>专题>抓党建促基层治理

应县镇子梁乡:“四位并进”开启基层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22-10-19

来源: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来,应县镇子梁乡坚持党建引领,在建阵地、强组织、促经济、善治理等各方面不断开创新局面,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夯实组织建设“关键位”,积聚振兴新动能。乡村分级建立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个性化清单”不少于5项,并将清单内容纳入“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考评机制,提高考评权重,每月由各村书记在月度重点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工作完成情况,党政班子成员根据重点工作和清单内容进行打分,压实党建责任。建立“1名乡领导+1名党建指导员+N名包村干部”三级包村工作机制,选派22名机关党员干部担任村级党支部党建工作指导员,每周下村不少于2天,实行常态化督查,并纳入年度考核。落实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制定村干部管理、项目建设、财务支出等制度14项,规范村级运行机制。围绕人才储备,在“选、育、管、用”四个方面下功夫、出实招,通过个人自荐、民主推贤、民主测评和征求群众意见等多种形式,吸收17名有经营头脑、管理能力、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其中9人已进入村“两委”班子,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抓好特色产业“驱动位”,跑出发展新速度。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挖掘盘活集体资产,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格局。用好用活各类利好政策,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的200余亩蔬菜大棚,为11个村村集体经济增加60万元;投资300万元的魏庄村苜蓿草种植加工项目,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46万元;东张寨村致富能人、党员张学兵创办辉煌养殖有限公司,以奶年养殖、鲜奶配送、牧草种植项目为依托发展养殖产业,吸收合作农户30多户,共养殖奶年1100多头,牧草种植300多亩,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务工群众共同增收;统筹管好光伏电站、入股分红项目,着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增收。截至9月底,全乡11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6万元,村均11.5万元。

  围绕基层治理“基础位”,推进文明新风尚。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因村制宜、分类实施、全域提升,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持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深化文明乡风建设,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表彰活动,宣扬“孝、善、勤、德”风尚,以良好家风带乡风促民风。坚持以文化人,打造“诗歌唱小康”志愿服务项目,将政策理论用诗歌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将身边的典型事迹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把家长里短“小故事”搬上舞台,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以行政村为大网格,科学划分198个小网格,把党支部和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探索“1+1+N”网格化治理,建立1名党员或代表联系10-20户机制。按照每个网格设置1个机构、1个服务阵地、N项治理机制(联户包保、党群议事、民情恳谈征询等机制),推动资源下沉、力量下沉。

  用好党校阵地“功能位”,打造教育新载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整合乡村会议室、文化中心、党员活动中心等现有场所的基础上,对乡党校进行了改造升级,设置乡党校标识,完善办学所需硬件设施,实现了乡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坚持以“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围绕抓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统筹乡村两级人才资源,以乡党委主要领导为班底,建立由本地致富能手、专业技师、“土专家”和“田秀才”等专家学者20多人组成的师资库。同时,积极推行“理论+案例+现场”教学模式,推动学用结合、以学促用,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在抓好线下教学培训的同时,不断拓宽“线上”教育渠道,依托党员微课堂、学习强国等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渠道教学,不断拓宽“线上党校”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全乡已开展各类培训16期,培训党员600余人次,不断实现区域内党员教育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延廊成环,促进党建引领工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