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朔州党建网>专题>抓党建促基层治理

应县大黄巍村:激活“红色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2-09-30

来源:


  大黄巍村位于大黄巍乡中部。全村户籍人口483户1004人,常住人口685人,劳动力480人,在村务农230人,外出务工260人,2021年农村经济可支配收入10.2万元,人均纯收入1.3万元。共有党员46人,村“两委”干部6人。全村总版图面积7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300亩,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其中种植以玉米、谷子、高粱等为主,养殖主要以牛、羊养殖为主。

  近年来,大黄巍村坚持把抓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担当实干骨干队伍、促进基层组织能力提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个方面工作发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

  近年来,大黄巍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种植酿酒特色高粱2000亩,饲用优质玉米3000亩,依托豫隆丰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可为农户增收2万元每户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新征土地50亩,引入浙商资金联合创办企业,建设纸箱厂,预计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余元。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新修“四好公路”5100米,安装绿化木栅栏3000延米,栽植柳树、樟子松、云杉、金叶榆、国槐等各类乔木12000多株,水蜡、景天、丁香等各类灌木3万多平米,各类花卉2100多平米,完成大黄巍村街道绿化、美化工程。

  打造担当实干骨干队伍:用好“三支队伍”,强壮村级组织骨骼

  近年来,村“两委”注重广泛吸纳人才,充分利用好优秀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能人“三支队伍”,打造出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服务群众意识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乡村腾飞发展插上“金翅膀”。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届力量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邀请、聘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做经济发展指导员,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农民培训活动,让广大农民通过培训,改变生产观念,提升发展意识,努力增加创收增收机会,真正实现了素质、技术、技能全方面提高,使全村经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促进基层组织能力提升:打造示范性、规范化村级党建阵地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强调“三个抓好抓实”,旨在提升基层组织能力。一是抓好抓实职责任务清单。根据村情实际,完善村级和村干部职责、任务清单,特别是村干部履职负面清单,强化激励效应,将“五张清单”在党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抓好抓实问题清单。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这一主线,以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主基调,聚焦政治理论学习、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等关键症结、主要矛盾所在,召开专题座谈会,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相互帮”等方式,共查找突出问题5大类15条,村干部共查找问题5大类87个,同时抓好限期整改,确保实效。三是抓好抓实网格治理。大黄巍村构建了“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网格治理体系,安排5名二级网格长,10名三级网格员,全天候“在网”监测,按照“十户一体、责任到人”的原则,对网格内各种要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使网格在护林防火、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治本固基,贯彻新发展理念

  大黄巍村根据村情实际,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采用“邻村联合、玉米仓储、高粱加工”模式,以“地力提升”为载体,向优质土地要效益为载体,发挥资源优势,引进生产企业带资金、带技术、带市场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建设中,通过产品加工销售带来产业利润。引入大地公司大力度大规模进行地力提升工程3万亩;以引入山西桑干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酿酒高粱第一乡”为载体,规划建设“酿酒高粱基地”1万亩。据市场预测,今年的晋杂22号、晋糯4号高粱有望突破历史最高价,带动提升周边村乃至全乡种植业收入水平。同时,加大私营小作坊扶持力度。依托本地企业力争建立“五小作坊”(小油坊、小醋坊、小酒坊、小纸品坊、小塑料坊)为载体发展村民家庭作坊、村营作坊共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