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朔州党建网>自身建设>走进组织部

朔州:打造 “朔州绿” 品牌

发布时间:

2021-01-15

来源: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聚焦“生态立市”,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持续攻坚“三大战役”,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生态答卷,不仅让“朔州绿”迎风飘扬,也让绿色成为朔州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十三五”期间,朔州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提升,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市辖区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285天,比2015年增加35天,优良率由68.5%提升至77.9%。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较2015年大幅下降,PM2.5平均浓度下降17.8 %,PM10平均浓度下降11.5%,SO2平均浓度下降64.3%。全市未发现污染地块,辖区内无重、特大污染事件发生。

 蓝得令人心动

2020年的岁尾,也是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的最后冲刺阶段。12月31日24时,我市市区空气质量指数AQI定格在4.78,收获了年末最后一个蓝天

打开我市《空气质量日历》,上面标记着20162020年每天的空气质量指数。朔州蓝的屡屡刷屏与人民群众的由衷点赞,正是朔州蓝天保卫收官战告捷的精彩缩影

2015年起,我市组织各县(市、区)划定禁煤区,大力推进淘汰燃煤锅炉或改用清洁能源,以城市建成区为重点,逐步实现清洁取暖由建成区向农村地区扩展。截至目前,市级建成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98%,其他各县(市、区)建成区清洁取暖覆盖率均达到了70%以上,农村地区也正在通过清洁取暖改造、洁净煤替代、燃烧生物质燃料等方式逐步实现由过去燃烧劣质散煤向更为环保的方式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做好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我市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村(社区)、企业五级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系统,全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重点管控区域“点位长”,定期现场视察、督办、推进,做到“既挂帅,更出征”,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形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销号的管理闭环,实现溯源追因、精准监管,构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格。

高品质的环境空气质量背后,凝聚着全市各级各部门对清新空气、优美生态环境一如既往的精心呵护。特别在散煤管控上,县(市、区)、乡镇(街道办)采取“街道管理、社区负责、全面监督”的方式,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划片包干,每日巡回监督各类大气污染行为。“冬防”期间,社区主要负责人要做到每天至少早晚两次巡查,街道主要负责人做到每天至少一次巡查,街道工作人员每天早晚两次巡查,各社区网格巡查员做到每天三次巡查,并将检查结果写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日志中。

打好蓝天保卫战,科技在朔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成为得力“帮手”。一方面,是以科技加强蓝天保卫战的“情报”系统,全面启动“数字环保”、“智慧环保”建设,建成空气颗粒物(pm10、pm2.5)连续监测系统,能够全天候、连续、自动地监测环境颗粒物的实时变化情况,为污染防治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决策参考。另一方面,是以科技升级蓝天保卫战的武器装备,主动申请从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调来大气监测走航车,这辆走航车搭载了精密采样、分析仪器,伸出车顶的采样仪吸入空气,车肚子里的仪器就能迅速分解出空气中的污染物,扬尘还是尾气还是餐饮油烟,走航车就是一个流动的监测站,快狠准“捕捉”大气污染排放。根据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得以精准制定治污方案。再一方面,购买了道路移动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车,在主要路口,利用遥感检测车对路经的柴油货车尾气进行不透光烟度检测,通过多方面装备升级提升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作战能力”。

“我们要跳起摸高,紧盯目标,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天一天地拼,力争在最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收官战,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让“浅蓝”变“深蓝”、“局部蓝”变“全市蓝”,使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全面增强!”在2020年12月2日的重污染天气应对调度会上,我市吹响了打赢蓝天保卫收官战的最后冲锋号角

乡村干部忙碌着走村入户,在禁煤区清理散煤、生物质燃料,在禁煤区外,置换优质煤;市、县(区)巡查组穿行在大街小巷,巡回监督各类大气污染行为;住建、城管执法人员抽查检查施工现场;交通运输、公安交警上路检查道路扬尘 ……

蓝天保卫收官战最后冲刺阶段,我市紧握最后一棒,做守护蓝天“奔跑者”,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提升了环境空气质量,为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收官战画上圆满句号。

 清得让人神怡

盛夏平鲁,万木葱茏。在平鲁区下面高乡高阳坡村外的河道里,溪水清清、芳草萋萋,周边群山妆翠……“因为有水,村庄都变得更有灵气了,只要天气好,我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走一圈。”提起村边的这条河,村民们欢喜的不得了。

说起水,朔州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桑干河是朔州的母亲河,流经朔城区、山阴、应县、怀仁,朔州市境内长124公里,流域面积7690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72.3%,是津京晋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位于永定河上游。为了让桑干河水质好起来,我市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于2018年6月,开展了以桑干河清河行动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节约利用工程,打出浚河、控污、绿岸、增水、兴业的组合拳,制定落实突击一个月、攻坚一百天、决战2018年、巩固提升至2020年的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整治入河排污口、河道清淤清垃圾、拆除河道违法建筑等“七大攻坚战”,推进桑干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桑干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主要成因是生态环境脆弱易遭破坏、煤炭开采损害地质结构累积深重,是经济粗放式发展的较大代价。市委、市政府坚持全市“一盘棋”治水,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充分发挥“河长制”的优势和作用,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体系,共确定1186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深入推进清河专项行动常态化,全面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与永定河流域投资公司通力协作,推动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强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加强工业废水监管和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有效控制出水水质。推进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搬迁改造河道岸线两侧1.5公里以内化工企业。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把桑干河及其支流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好的经验做法,用法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强化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政绩观教育,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朔州是传统煤电工业城市,矿山、电力等资源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较大,控制污染涉及面广、难度大,污染减排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需要从面上防、根上治、制上立。朔州坚持“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污染减排的治本之策。2019年7月提出全力构建2+7+N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即在巩固提升煤炭、火电两大传统产业上下功夫,在培育高端陶瓷和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草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七大新兴产业上求突破,鼓励支持装备制造、大数据、信息化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把污染减排与环保规划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相结合,探索出一系列有益于污染减排的经验做法,实现污染减排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区域发展步伐的良性互动。全面推进桑干河综合治理工程,多措并举清河道,全力以赴护绿水,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实现桑干河流域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永定河源头生态治理示范区和桑干河百公里生态经济带,使桑干河呈现鱼翔浅底、绿树成荫、景观别致、人水和谐的美景。

“今天在这里没有了污水、脏水的踪影,流淌出来的水都是清澈的,治理的成效有目共睹。”在顺义路桥,市民向记者说起市区七里河段治理前后的变化,感慨万千,盛赞如此景色宜人的母亲河。

朔州是右玉精神发祥地,习近平总书记6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朔州以右玉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质量效益为依托,以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保障,强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如今正逐渐成为了现实。

 绿得使人心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聚焦“生态立市”,全面实施生态工程,举全市之力,大兴植树造林,大打生态建设攻坚战,以年均30万亩的速度强力推进国土绿化。

为了推动这一工作顺利进行,我市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朔州市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国土绿化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有力地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推进生态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制定实施《朔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出台《中共朔州市委朔州市人民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朔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建设“塞上绿洲、美丽朔州”的决议》和《关于加快桑干河(朔州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决议》等,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总结多年来的造林经验,我市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规模造林、连片治理”的荒山造林模式,这样既有利于林木成活和集中管护,又能快速地促进森林生态体系自我完善,尽快发挥其整体效益。为此,全市每年确定的重点工程都在万亩以上,而且连片拓展,整体推进。

在大规模推进荒山造林的同时,我市把通道绿化作为推进身边增绿的重点工程和反映精神风貌的窗口工程来抓,与此同时启动“百村示范、千村绿化”工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村边林带化建设,形成以驻地绿化为中心、道路绿化为框架、小景点绿化为亮点的村庄绿化新格局。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大力推广“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挖一吨煤栽一棵树”的经验和做法,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参与国土绿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各界人士以承包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国土绿化,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国土绿化长效投融资机制,着力扩展绿色版图,使绿色真正成为我市最亮丽的底色。鼓励民营企业、营林公司、造林大户领办创办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专门出台《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议标办法》和《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管理办法》,注重增绿与富民相结合,优先发展经济林,努力提高林业效益,努力让贫困人口在治山植绿中增加收入。

如今,置身朔州西山森林公园,山头封山育林,山坡荒山造林,山脚退耕还林,山村生态移民,山沟流域治理,牛羊舍饲养殖。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树植到哪,草就种到哪里,路就通到哪里。

让朔州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美好,这是市委市政府的不懈追求,更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展望“十四五”,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紧紧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绿化、彩化、财化”要求,乔灌草结合、针叶阔叶混交、常绿落叶搭配,力争到2025年新增森林面积219万亩,实现宜林荒山全部绿化,让绿色成为朔州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