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朔州党建网>组织工作>基层党建

在大有可为的热土上

发布时间:

2020-08-14

来源:


近日,平鲁区凤凰城镇六百户村村民张兴明和妻子王桂兰将3万元存款取出来还给亲戚,这是他们二十几年来还钱最多的一年。“2019年俺们家收入四万多元,一万元补贴家用,剩余的全部用来还债。”不善言谈的张兴明高兴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王桂兰是个外向型的农村妇女,她接过话茬说:“其实我们一家五口人,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部成家。过去我们家穷,娶了两房媳妇借外债40多万元。村远地贫,没有副业,每年靠卖点小杂粮攒钱还债,真愁人。自从2017年市委组织部包村帮扶后,我们村就逐步变了样,我们的生活也彻底变了样。2019年底,俺们村实现了全村脱贫,走上致富的道路。”

脱贫攻坚“车头带”

  六百户村位于平鲁区西北部山区,全村大部分耕地为山坡地,以种植胡麻、莜麦、土豆、荞麦等小杂粮为主,全村人口396人,2014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下,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进驻六百户村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效。近日,记者目睹了该村在脱贫攻坚促增收方面的变化。从王桂兰家出来,村监委会主任张崇带领记者参观全村建设宣传栏,只见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文化知识等方面内容条理清晰、历历在目。2017年5月市委组织部扶贫工作队进驻六百户村,正赶上村里换届,新一届班子成员年经有为干劲足,工作队与村两委成员走街串户,访民情、解民忧,为贫困户建档立册,精准施策。

  张崇边走边指着宣传栏说,工作队和两委会的思路超前,为民办事效率高,村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越来了。他们先后帮村里修路、解决吃水难题,建起村委会大院和党建工作室、医疗室等。每周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首要工作来抓,号召党员干部利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员微信群进行学习,结合实际及时跟进,学用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模式,村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去年以来,村里变化就更大了,工作队加大了脱贫攻坚力度,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的43个贫困户共104人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首次破零达到五万元。

村民收入“翻翻翻”

  在村西南方向,一座通讯基站矗立在山顶上,村民上网、打电话、看电视信号清晰速度快……这是去年驻村第一书记林江在访问村民时看到村民看电视、打电话信号微弱,了解政策信息滞后,通过多方联系协调移动解决了通讯差的问题。之后驻村工作队和两委会干部给村里建起了四季大棚、搞起了中药材种植和畜牧养殖,发展起了旅游产业,多项措施带动村民增收。王桂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每年退耕还林款7000多元,旱地粮食生产收入一万多元,养羊一万多元,两口子在村里打扫卫生、执勤等每年1.5万元左右,今年还加入了村集体笔芯加工厂,带领村里闲置妇女组装圆珠笔,年收入约7200元,加起来超出五万元,收入比以前高出好多倍。随后,记者来到种植大棚,只见鲜嫩的黄瓜、硕大的茄子,以及青椒、西红柿等长势喜人挂满枝头,张兴明和几位妇女正在采摘,准备运往平鲁区各大超市销售,旁边一个大棚还有几位村民导游带着远道而来的市民观光采摘游乐。游客张宁今年刚考上云南农大研究生,假期随家人出来游玩。“听说这里空气清醒还能采摘,就来了,没想到今日的农村发展的如此美好,我下次还来。”张宁边说边竖起大拇指。此外,村里还把生活困难的老人聘用到集体合作社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67岁的魏桂兰是村里出了名的“疯女人”,孤身一人带着个残疾儿子,生活极其不易。多年来,由于家庭情况变故,使得她的生活每况愈下,虽然她跟残疾儿子都由政策兜底脱贫,但是村里还是考虑到让她自立起来。2020年4月合作社成立了养鸡场,聘她当饲养员,还特意分给她五六十只蛋鸡,每月可增加600多元的收入。记者见到她时,身穿大红褂子,精神头十足,根本看不出是一个生活上受到过挫折的女人。

  “今年是村集体经济试运行的第二年,各项经济效益可观,去年突破五万元,今年有望再增加两三万元,除了村里基础建设外,剩余的全部给村民分红,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在村民代表会议上,林江汇报工作时大家的掌声不断。

  除了集体经济发展外,村里还鼓励村民自己搞养殖,由村里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先后重点发展培养起了以刘惠莲、李兵等为代表的十几家中小型猪、牛、羊、鸡养殖专业户,目前全村各类牲畜存栏达1000多头(只),经济效益800多万元。

旅游新村入画来

  昔日的贫困村,如今的新农村。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耳目一新。站在山顶上向下俯瞰,村四周绿树成荫,梯田荡漾;蓝色的彩钢屋顶排列有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挺拔有力,走在水泥路面街道上,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村民院墙粉刷一新,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理念描绘其间,富民桥、致富路直通村里,俨然一幅新时代农村美景图。使人很难想像出这里曾经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在中心街道两旁,凉亭、石桌石椅等一应俱全。村民们三五成群,或聊天散步,或下棋打牌,其乐融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发展六百户村集体经济,在朔州市委组织部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村里积极筹措资金考察项目,继续壮大集体经济,2020年种植了200亩板蓝根中药材,已与河北中药厂家签订购销合同,目前青苗长势良好。纯天然绿色无添加酿醋厂、数字化牧场、手工艺术品加工厂等项目已经落地,预计在三年内可实现产值100多万元。90后女支书刘馨和村主任张维业谈到未来发展时信心满满:“下一步要把六百户村发展为生态种植、绿色养殖、农副产品综合加工销售,以及结合当地特色的手工艺术品加工等综合性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全体村民过上和谐富裕、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几年来,由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会以及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六百户村分别将“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市区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庄”“乡村振兴示范村庄”的桂冠揽摘囊中,成为我市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强村”“富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标杆村、明星村。

来源:朔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