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分级精准防控,稳扎稳打复工复产。朔城区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截至目前,全区2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应复尽复,开复工率100%。
统筹推动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朔城区工信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从六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确保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措施。坚决落实省、市、区关于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下发系列疫情防控规定和文件,加强本部门对工业企业疫情防控的行业指导。督促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企业职工、班组长、部门经理、分管负责人、企业法人的五级应急响应机制,统筹推进企业疫情防控和开复工工作。重点加强“四后”两返人员的管控力度,通过摸清底数,严格实施“两推迟一暂停”的办法。并签署承担全员法律后果的疫情防控承诺书,全面落实企业法人的主体责任。对行业监管的连续生产企业,春节节假日期间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和预案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每天出动一线防控人员不少于7人次。
二是迅速行动,有序调度规上企业复工验收。在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简化复工复产流程,按照《疫情防控间企业及项目有序复工复产的实施意见》,及时对接企业属地乡镇,制订了有序复工计划,统一进行调度安排,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规上企业优先开复工。按照市委统一安排,包联朔城区重点企业的市领导,为企业开复工一线进行调研和帮扶指导,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吴晓斌书记及时深入亨特耐火材料、国发兴业、金圆水泥等重点企业车间一线,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复工复产,为全区企业开复工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是分类指导,坚决守住防疫底线和安全红线。结合实际,研究出台了企业、项目复工疫情防控导则50条和个人防护九项规定,规范了复工后企业的疫情防控措施。针对工信局行业管理的10户非煤电企业,复工后人数将增加的现状,工信局及时制定《朔城区开复工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形成快速反应的企业疫情处置机制。同时按照区有关要求,近期开展了复工后外籍员工返朔动态的摸排工作,并及时上报市局,特别是重点加强山水、金圆水泥等20人以上的外来人员管控和信息沟通,坚决杜绝应急措施不达标的企业开复工,坚决杜绝管控措施不到位的职工带病入企,确保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促进”。同时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重点核查7家企业,毫不放松抓好企业开复工后的疫情防控。
四是部门联动,切实推动复工复产稳增长综合政策落地。工信局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我市应对疫情防控支持中小微企业12条、加强企业用工5保障措施、朔州“税10条”等系列稳增长实落地,并及时采取了必要性的应对措,保障了企业复工复产无后顾之忧。对复工企业上岗职工统一上门免费健康体检,对外省及省内市外返岗人员统一组织企业包车接返,对湖北籍未返岗劳务人员为其统一保留工作岗位,对防疫物资短缺的企业实施兜底统一调拨,共为燕京啤酒、盛业科技、亨特耐火材料、山水水泥等重点企业申请市局调拨一次性防护口罩2000余只、消毒液20件,支持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帮助早日恢复生产经营秩序。
五是加强监测,帮助解决企业疫情防控难题。建立了日调度制度,会同能源局相关部门,认真收集汇总《全市工业企业“四事、五贵、六需”问题征集表》,对已开复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疫情防控物资需求、人员返岗比例进行日调度,上报受疫情影响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准确掌握有关数据和企业开复工情况,确保政府决策科学有效。重点掌握外地返朔人员来处、去向、行程、健康状况以及隔离观察、返岗情况,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六是主动服务,全面保障企业开复工各类需求。针对原材料加工行业、建材食品行业,专用设备维修行业、新投产电厂等开复工后存在的困难,工信局主动开展入企服务,从防疫保障、政策保障和要素保障三个方面帮助企业,全面保障企业开复工各类需求。
(来源:朔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