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中央最新出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要求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开展“大规模、体系化、全覆盖”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为贯彻落实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和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计划,切实增强广大干部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市委决定举办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顺利举办首期培训班的基础上,6月30日—7月6日,第二期培训班在江苏苏州干部学院举办,共有5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培训,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现将部分参训干部心得体会予以刊登——
提升认知 以学促干
以苏州发展之“金钥匙”开启朔州突破之新时代
一是培训地点选择得非常好。苏州地处长三角,工业雄厚,发展领先,经济发达,营商环境优良。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边培训边参观,视觉冲击力和头脑风暴兼有。对地处内陆地区的朔州干部来说,非常及时,也非常解渴。
二是培训课程安排得非常好。教学分三大板块,既有党的理论教育,也有党性教育,还有履职能力培训。而且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既有理论辅导,也有现场教学,既有案例剖析,也有实境课堂,令人耳目一新,时刻保持了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是教师授课水平非常高。钱洪明老师曾长期在苏州市委政研室工作,较为完整地见证了苏州改革开放全过程,帮我们较为清晰地梳理了苏州发展战略、思路和工作举措的变化与演进,让我们得以从更宏阔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纵深上去认知苏州、解剖苏州、对标苏州;方满林老师在发改委工作,特别善于研究和思考,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九字决”的苏式营商环境、“苏十条”主要创新举措,以及“最舒心”体系建设等成功实践;杜立新老师从基层一步一步干起,做过乡镇书记、县委办主任、发改委主任、开发区党工委领导、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把干过的事情、实践的经验讲出来,更具实操性,也非常鲜活;张东驰老师长期耕耘在科技领域,以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创新,为我们活化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苏州实践,让我们对科技招商、科技管理、科技投入、科技政策、科技载体、科技金融等有了全新认知;孙坚烽老师作为原党校副校长,以非常生动的语言和极为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将看似枯燥的哲学问题讲的非常精彩,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唯物的立场、辩证的方法、战略的高度、历史的维度、创新的精神等领导干部必备的哲学思维。还有其他老师以及实境课堂,都是非常精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转化和运用才有价值。各位老师课件中传递给我们的大量信息要想真正入脑入心,还需要我们反复温习、反复咀嚼;苏州模式要想在朔州开花结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认真结合,深入研究,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领域重点推动。
首先,要把创优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营商环境应当是我们当下就要发力和突破的,也是经过努力能快速见到成效的。当前,营商环境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升级换挡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土地优惠、五通一平、税收减免已日渐式微,越来越受到政策刚性约束和限制。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等政策的腾挪空间也越来越局促。对于成熟型企业来说,更看重的是成本的控制策略;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更看重的是要素的整合能力;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更看重的是服务的系统程度。这就给我们这样的内陆型城市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各个击破。
其次,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服务型政府的打造方面,苏州的每周产业沙龙、每月的政府与企业家座谈会、每月最后一次常委会“报大事议难事查要事”等好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苏州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的事一定要交给市场。对于本应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政府不作过多干预。政府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政策引导,做好环境营造,做好法治保障,做好政府该尽的服务之责。
第三,要发挥国有企业在助推产业发展中的“先锋官”和“锚定器”作用。在传统认知中,我们一直以为苏州作为与新加坡合作的典型范例,民营经济是一家独大、百花齐放的,但实地考察却让人大感意外。苏州在推动产业发展或者培育新兴产业时,特别注重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在一些关键性的产业发展初期,苏州总是会让国有企业先去试水、先去搭台、先去示范引导。国有企业已成功扮演起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之间的重要角色。而反观我市,国有企业大多停留在依靠政府养活、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的尴尬境地,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学习借鉴的。
供稿: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