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朔州党建网>工作动态

【朔州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心得】学思践悟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发布时间:

2024-07-23

来源:

朔州组工公众号


编者按: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中央最新出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要求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开展“大规模、体系化、全覆盖”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为贯彻落实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和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计划,切实增强广大干部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市委决定举办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顺利举办首期培训班的基础上,6月30日—7月6日,第二期培训班在江苏苏州干部学院举办,共有5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培训,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现将部分参训干部心得体会予以刊登——


学思践悟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政府督查专员   齐爱平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6月30日至7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第2期全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为期一周的课堂教学和现场观摩,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知识、新思路,同时,有机会近距离、全方位地感受苏州的魅力,深切感受了苏州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抢抓发展机遇之快、敢为人先气魄之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总闸门,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言行动上的突围。苏州作为紧靠大上海的小城市,既不是省会城市又不是经济特区,却走出了自己独特的经济发展之路,是政府大胆借用外脑的结果,是不忘初心持续坚持的结果。这次培训时,有个老师曾说过一句话,苏州的发展不是因为有了国家政策才发展起来的,而是因为发展起来后才有了国家政策。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苏州人改革开放以来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给苏州带来的发展红利。上世纪80年代,苏州抢抓机遇,出台优惠政策,创造了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投资环境。1994年,苏州创办中国新加坡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开了国际合作兴办开发区的先河,创造了比经济特区建设层次更高、比国际合作更紧密的开发区模式。

二是创新精神。苏州距离上海非常近,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与上海相比,苏州明显优势不足,但苏州能找准定位,没有与上海争发展项目,而是充分依托上海及周边便利条件,走自己的道路。如苏州下辖的昆山,抓住国内国际科技的新趋势新变化,大力培育壮大小核酸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花桥经济开发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构建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昆山地区2023年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56.59亿元,综合实力连续19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三是优化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一样不能缺少。要认真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亲商、富商、安商”的理念,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拿出改进办法,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苏州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在工业园区建起了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将多个职能部门的多项审批及服务事项在中心“一站式”办理。所有的企业要进来园区,只要在服务中心里边跑一跑,所有手续就都办妥了。他们提出,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绝不允许外商白跑一趟。他们推出了“1对1”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个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新加坡李光耀说,新加坡工业园选址苏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苏州有一种天然的亲商、重商意识。

四是强化招商。苏州工业园区专业化的招商体系值得学习借鉴。一是专业。高标准选拔、招聘招商人员,让学历高、专业背景强、外语水平高、攻关协调能力强的人才活跃在一线,建立市场化薪酬体系,让一流招商实现一流价值、一流激励。二是创新。发挥中新合作优势,借助新加坡国际招商网络,主动接轨国际,持续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形成中新合作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投资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模式。三是协同。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来抓,领导重视、部门协同、系统支持,建立“精简、统一、高效”行政管理体制,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招商合力。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觉充满了“电”,加满了“油”,精神更加饱满,浑身更有力量。我将把学到的知识、锻炼的作风用到本职工作中,认真思考工作中的难题和困难,多多出主意、想办法,站在岗位上多去谋划和思考工作,努力做好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回报组织的关心厚爱。(

供稿: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