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中央最新出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要求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开展“大规模、体系化、全覆盖”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为贯彻落实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和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计划,切实增强广大干部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市委决定举办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顺利举办首期培训班的基础上,6月30日—7月6日,第二期培训班在江苏苏州干部学院举办,共有5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培训,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现将部分参训干部心得体会予以刊登——
厚植规划和自然资源沃土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文建华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在这繁花盛放、生机勃发的美好时节,有幸以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的身份,从晋北朔州来到江南苏州,多维度了解学习苏州近年来的发展成绩和建设经验,在培训中领略苏州人敢于先行先试、勇于抢抓机遇,特别是以“势”成事,乘势而上、顺势而为、造势而谋的干事风采,在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的同时,也激发了对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工作更深入的思考。
一是观“他山之石”,乘势而上,以创新思维争优势。来到苏州,方知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强调,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激励下,苏州全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增长极。一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了更好的支撑企业发展,苏州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科研平台“最强大脑”,孵化了一批“硬科技”企业和前沿创新成果。自然资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的重要领域。比如,土地要素中的耕地、矿产要素中的新能源都是新生产要素的关键载体。要进一步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管护,统筹规划重要矿产资源的增储上产和供需平衡。二是把“苏州制造”作为抢占现代化产业的新制高点。制造业是苏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苏州是国内工业体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拥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情施策正是“苏州制造”的珍贵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就要求我们依托土地、矿产和生态优势,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产业升级,优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劲,从而反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三是把“绿色转型”作为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向绿色体系转型”,是苏州一直以来努力践行的发展理念。如今的苏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质效。自然资源与“绿色”息息相关,要积极开展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结合生态产业化发展需求,分区域、分资源精准提升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打造“生态+”产业发展体系。
二是固“安全之基”,顺势而为,以底线思维稳局势。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交出了一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苏州答卷。自然资源作为“高危行业”,既是安全员,又是服务员。一要筑牢行业安全防线。坚决扛起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增强工作主动性,真正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到具体工作中。紧盯重要业务领域,在规划管控、行政许可、执法监督以及地勘、测绘等行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相关要求,防止因工作疏忽埋下安全隐患;紧盯重点环节,从规划、政策、标准、许可等方面,扎实开展自然资源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二要强化自然灾害防治。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聚焦气象急剧变化等重要时段,强化监测预警与风险研判,强化巡查排查和应急处置,及时掌握风险隐患变化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全力以赴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压紧压实各方防火责任,持续加大野外火源管控力度,深入开展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打击野外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严防“家火上山、山火入城”,着力提升基础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三要严格廉政风险防范。近年来,多地涉及规划和自然资源的违法违规案例,暴露出行业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相关人员均被严肃追究责任,教训十分深刻,警钟长鸣于耳。作为市级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加大源头防腐力度,深入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廉政意识,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真正守住法律底线和廉政红线。
三是思“担当之责”,造势而谋,以战略思维谋来势。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苏州“三大法宝”内涵深刻,对党忠诚、担当作为、为民初心的“苏州经验”值得借鉴,更重要的是要真学真用真落实,在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主动做好“三道题”,更好地服务好、建设好、保障好高质量发展所需。一要知责扛责做好助力发展必答题。要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持续优化“地等项目”格局,协调好开发区和重点项目用地,全面缓解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高审批、供地和发证效率。二要创新创优做好生态治理抢答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出击,以争创一流的决心,勤于学习思考,敢于创新实践,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持以高标准生态示范项目为牵引,开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三要严管严治做好执法监管附加题。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和私挖滥采行为,健全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工作机制,全力遏制违法用地比例、案件总量攀升趋势。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各种名义变相开采浅层煤、浅层矿等各类私挖滥采、非法采矿行为,做到“零容忍”。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通过这次赴苏州学习培训,更加坚定了做好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此次培训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把学到的精神、经验和做法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推动全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供稿: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