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担当作为是干部从政的鲜明底色。组织部门要抓实思想教育、涵养政治生态、厚培过硬本领、完善考核体系,最大限度激励干部想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常担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理论武装不可懈怠。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制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阵地作用,教育党员干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内心深处强化担当作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性锤炼不可放松。推动党员干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强化党性锤炼。各级党组织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把坚强的党性转化为勇于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抬高标杆,争先进位,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检验党性,坚决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为民宗旨不可动摇。教育党员干部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是干部担当作为的坚强保证,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鲜明用人导向,让担当者有位子。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出于公心、以事择人选干部,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善不善干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识别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让敢于攻坚、敏于创新、勇于争先、善于统筹的干部脱颖而出。
领导率先垂范,让担当者有标杆。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发挥好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担当作为的楷模,坚决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安于现状说“不”,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突出正向激励,让担当者有底气。进一步细化干部容错纠错政策,建立容错纠错清单,明确哪些错该容、怎么去容,增强可操作性,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坚持用历史的、全面的、客观的眼光看待被问责和受处分的干部,根据其自身条件安排适当工作。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让他们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