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朔州党建网>工作动态

【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交流发言摘登】项目党建引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3-16

来源:


项目党建引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
  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做到“企业建在哪里,党旗飘在哪里;项目落在哪里,支部建在哪里;困难显在哪里,党员冲在哪里”,推动开发区园区党建和发展实现双提升。连续2年党建考核评定优秀,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园区。
01
  支部建设在项目上,大力提升覆盖水平。坚持党的建设与项目推进深度融合,不断激发红色动能助力项目建设。一是健全组织强覆盖。党工委在项目落地后第一时间积极与企业对接,党组织与项目部同步成立、党组织班子与项目班子同步组建、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做到工程项目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年内新增企业党支部6个、新建联合党支部1个,园内企业优尊陶瓷支委被省委评为省级先进党组织。二是选优派能强指导。及时选派11名责任意识强、熟悉党建工作的机关干部兼任党建指导员,严格组织生活,采取灵活、小型、多样的形式,将项目建设的目标、要求、流程等融入“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帮助项目党组织做好政策宣传、组织建设、联络协调、生产服务等工作。重视项目一线发展党员工作,突出政治标准,及时将管理岗位、技术骨干等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入党,累计新增入党积极分子100余名、党员19名,发展4名企业法人成为支部书记。三是注重学习强引领。举办“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演讲、歌咏、健步、拔河、乒乓球等系列活动,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在区内企业、项目工地等开展了宣讲15余场,推动学用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投入60余万元资金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初心书屋”“多媒体培训室”“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党建宣传长廊”等,2022年经开区职工书屋被评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
02
  党员服务在项目上,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坚持推行三项工作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一是干部联系企业机制。制定了党员干部驻企“一对一”包联帮扶制度,大力开展“挂牌包联”“我为企业办实事”等主题实践活动,组建了38人的党员领办代办服务队伍,“红色专班”全过程、网格化服务无缝隙衔接,100余件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化解,一般注册、立项等审批事项压缩至2天,项目投资额始终保持25%以上增长,“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达效率均达100%、居全市前列。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时期,组建企业保通保畅服务“一对一专班”,打通“最后一公里”,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二是党员带头招商机制。实施“擦亮党员名片”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在园区企业广泛设置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组织开展党员品牌工程、党员攻关项目、星级共产党员评选等活动,引导企业党员亮身份、比素质、赛业绩,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抽调党员精干力量,成立7个招商引资工作队,通过“驻点招商”“在线招商”等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引进实施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127.6亿元,华电新能源、华朔新技术、国新能源、华伟岩板、阿拉丁新材料等20余家不同类型大中型企业相继落地建成。特别是围绕主导产业—陶瓷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引进实施了总投资3.5亿元的阿拉丁隔热节能材料深加工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升规,填补了全县工业陶瓷的空白;引进了总投资9.2亿元的华伟超薄岩板大板生产线建设项目,是全国最薄、最大规格的岩板大板生产企业,也是江北地区同类最大建材企业。三是指导员跟进项目机制。实施项目党建工程,党建工作指导员第一时间与企业对接,赴企业项目工地开展专题宣讲8场,利用抖音等新媒体拍摄党史宣讲小视频10余条,激励引导广大党员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创新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在党建工作指导员的指导下,引进建成“智慧党建平台”,整合党组织管理、党员管理、组织生活管理等工作,推动党建工作线上与线下、党工委与企业的全方位结合,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了项目建设的第一线,实现了经开区党建工作“一网通”目标。
03
  人才集聚在项目上,全面拓展省校合作。树牢人才是支撑发展第一资源理念,以省校合作为契机,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促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一是推进基地建设。与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三家高校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大学生实训基地,探索实施军事化管理模式,打造了四D式的明厨亮灶、宾馆式的住宿环境。建立区内知名陶瓷企业实习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30个。二是搭建技术平台。引进3家众创空间和1个创新创业基地,整合14家产业链科技企业、5名专业导师、4家专业服务机构支持区内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企业“智造”能力。引进广州、深圳等技术团队,协助华伦建陶开展数字化绿色改造,企业地砖产品被工信部列入绿色设计产品名录,为全省同类行业唯一获此殊荣单位。三是深化成果转化。与浙江大学合作,启动实施了“碳中和微藻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编制了相关技术开发报告,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晋北地区“零碳产业园区”空白。与华北理工大学合作,引进了静电超细纤维专利技术,推动园内阿拉丁新材料有限公司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打破了日本、美国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