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朔州党建网>通知公告

中共朔州市委组织部2014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说明(2)

发布时间:

2014-07-05

来源:


5、加大经费投入保障。采取“分级负责、县区为主、市级分担”的办法,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将本级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乡镇(街道)工作经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经费、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现任农村“两委”主干报酬待遇,统筹解决好农村“两委”其他班子成员的报酬,逐步提高离任农村“两委”主干补贴。落实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助和保险政策。落实好社区工作人员编制、报酬。

(六)坚持政策创新,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出台《为推进“两大任务”提供人才支撑的实施意见》。深化“三个一百”科技人才工作,组织百名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招聘百名研究生、培养百名转型综改急需人才。鼓励县(区)、开发区、企业和院校大胆探索,在引才用才方面制定突破性政策措施。完善人才顺畅流动制度体系。

2、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一齐抓,建设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强对全市园区、产业、项目人才的摸底,分类建立产业链人才库。做好基层人才工作的跟进和总结。

3、积极开展争创活动。积极争创人才工作十强县()和人才工作先进县()活动,力争在今年全省首次进行的评比中,我市有12个县(区)进入十强县(区)和先进县(区)。

(七)坚持从严方针,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

1、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围绕“坚持从严要求、突出公道正派、建设模范部门”主题,坚持标准从严、措施从严、纪律从严,带头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纪律自觉。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严格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和“五条禁令”。继续办好讲学、警示等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交流、业务培训、交流轮岗、基层锻炼、传帮带等形式加大对组工干部的培养锻炼力度。建立健全部机关各干部科“联审联批”机制,加强对干部任免调动的审核把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坚持从严治部与“三个留人”相结合,充分调动组工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坚持“认真”原则,注重工作统筹,发扬“钉钉子”精神和“安专迷”精神,组织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抓好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3、切实抓好组工宣传、党建研究和部机关政务事务等工作。加强党的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宣传,拓宽成果转化渠道。进一步办好《朔州组织工作》、《朔组信息》,写好“朔组文”评论文章。加强组工宣传和涉组涉干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加强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部机关办公自动化平台建设。抓好百名信息管理员和千名信息协管员两支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组工信息管理工作质量。扎实做好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和信访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做好组工宣传的研究工作。抓好网宣工作,建立舆情专报制度。

三、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中共朔州市委组织部为正处级建制,是市委主管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部机关共有内设科室19个。其中行政科室12个,参公事业科室4个,全额事业科室3个。

行政科室为:办公室、研究室、干部一科、干部二科、干部综合科、干部监督科、干部教育科、组织指导科、党员管理科、公务员管理科、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科、支部建设记者站(市编办未批)。参公事业科室为:人才办(副处规格)、电教室(远程办)、举报中心、信息中心。全额事业科室为:组织史编纂室、党建研究会、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

部机关现有在职干部职工55名,其中行政人员34名,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人员11名,全额事业人员10名,行政工勤人员2名。

四、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2014年预算收入为1463.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493.7万元,纳入预算的项目支出970万元。

2014年财政拨款预算支出为1463.7万元。具体为:基本支出493.7万元,主要用于工资福利支出288.1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81.5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30.1万元,专项业务费支出94万元。

项目支出970万元。主要用于干部教育培训250万元,考核工作经费100万元,基层组织建设、七一活动、非公党建等500万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