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朔州党建网>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强朔】朔州市:全方位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人才队伍的实践

发布时间:

2024-01-06

来源:

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朔州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全面拓展省校合作提质增效,创优人才发展环境,为全力打造“四大高地”、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始终坚持党管人才


朔州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2022年以来先后出台《朔州市“十四五”科技和人才创新战略规划》《朔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事业规划》等政策,有效打好“引领”人才组合拳,不断迈出省校合作新步伐。


政治引领聚人才。近年来,朔州市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实施省校合作战略,健全完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有关市级领导为副组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为推动省校合作,建立了书记市长双组长工作机制,由20多个成员单位参加,成立12个专项小组,掀起“12大基地”建设热潮。2021年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拿出940万元重奖7个省级科创平台、11个“塞上英才”创新创业团队、20位“塞上英才”创新创业个人,为15个省校合作示范基地授牌,真金白银激发人才活力和创新动力。


制度引领容人才。以优惠政策、贴心服务、灵活制度,为人才创新创业解决后顾之忧,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推动朔州市中医院加入省肿瘤专科联盟,在病例共享、信息采集和学科联动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召开朔州市储能技术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技术交流会,聘请中科院院士程时杰为朔州市第一届储能委员会主任委员,吸引了30位专家教授,100余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参加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发展。积极发挥省科技博士服务团作用,开展门诊、临床、会诊年医疗服务41440人次,牵头和参与课题研究64项,牵头牵线帮助建设各类其他平台、工作站23个。


目标引领用人才。坚持聚焦12大基地建设,通过“项目+平台”同向聚力,实现“兴产业聚人才”目标,构建集聚人才“新支撑”。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多次赴清华、北大、西安交大等高校对接,实施项目合作。推动来朔挂职8名省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成功指导3个省卫健委科研课题立项,实现朔州市历史上“零”突破。协调全国著名中医冯五金教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落户市中医院,积极开展义诊暨学术交流活动,累计接诊患者9000多人次。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教育系统累计引进硕士以上学历人才542人;医疗卫生系统引进145名省内外高级人才,人才洼地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理念培育人才


坚持多方位、多层面校地合作机制,积极发挥专业技术和科研团队优势,让更多人才资源、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培育集聚人才“新引擎”,最大限度释放人才“虹吸效应”。


着力自主培养。出台了《朔州市创新人才发展25条(试行)》《关于支持山西工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措施》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实施“塞上英才”十大行动等措施。将“12大基地”建设纳入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推进工作落地落实。对人才使用从工作需要、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促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确保有才更有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人才聚集重地。2022年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从2010年的4.2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5.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从2.8万人增长到3.4万人,各类技能人才达到32.34万人。


推动校地合作。大力推进“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截至2023年6月底,与高校签订项目协议534个,其中与省内14所高校签订协议164个、与省外69所高校签订协议370个。组织各级领导积极参加省级以上平台线上线下科技知识培训,学懂弄通平台建设、研发投入、高企培育等内容。实施“优秀企业家领航”行动,确立企业首席专家担任“培养人选”导师。并且采取到先进地区考察调研、自主交流学习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赴先进地区参加观摩学习培训,促进全体人员在学习上做表率,创新上当先锋、工作上争一流,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实行名师帮教。积极推行“名师名医名家引领”行动,组建一批工作室,给予每个工作室5万元经费支持。对新建或成长为省级、国家级工作室,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支助。大力推进“培养人选”与在站博士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形成“引进一名博士后、突破一项技术难题、培育一批技术人才”链式效应。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外脑智库作用,开展技能培训专场360次,培训人次达1.7448万人。先后举办20期朔州人才讲坛活动,邀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山西工学院陶瓷产业学院院长程久发等高层次人才开展讲坛活动,参加活动3000多人次。选派12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进行精准培训。


三、凝聚力量团结人才


围绕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等“12大基地”,持续深化省校合作,构建具有竞争力人才工作体系,汇聚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奋进力量。


完善政策引进人才。市委出台了《朔州市支持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人才强市政策,专项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对科技创新企业、机构、人才予以支持和奖励。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政策,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积极对接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务团8位博士到朔州市医疗系统挂职,开展了发放“一封欢迎信、一个人才礼包、一张温馨联系卡、一份手绘地图、一个高级专家证书”等活动。2022年,签约引进校友投资类项目20个,总投资67.5亿元。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共装修752套住房,作为人才公寓投入使用。


改善环境吸纳人才。为落实人才政策,配套实施的支助人才行动,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鼓励引导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2022年,与合作高校新签订各类协议76个,打造482个实习实训岗位,有1420名大学生来朔参加实习实训。对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来朔开展思政实践活动,确定右玉干部学院为思政实践基地,与市委组织部、右玉干部学院签订市校人才合作框架协议、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合作协议。


畅通渠道回流人才。实施“朔商朔才”回归计划,举办“朔州市2022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等线上招聘13期,提供岗位10578个,引进博士28人。建立朔州籍在外人才智库,推动“人才回归、资金回流、智力回哺、项目回乡”,共收录2300多人,增进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常态化合作。建立朔州籍在外人才库、朔州籍优秀大学生数据库,建立市域重点专家人才数据库,收录包括“三晋英才”、省市青年拔尖人才、留学回朔人才等310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共建城市能源互联网中心项目、佛宫寺释迦塔研学基地、固废综合利用研发中心。聘请30余名专家教授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减负松绑”成就人才


坚持以“最优生态”引“最强大脑”,通过“服务+环境”同步用力,创优集聚人才“新生态”,创新服务模式,加大保障力度,成就人才发展平台,为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创造良好环境。


优化服务助力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服务联盟,定期发送人才政策“一册通”,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制定“一人一策”扶持方案,对全职引进且与朔州市签订5年及以上合同高层次人才,分别给予专家津贴、住房补助、科研成果奖励等,近年来,市财政为山西工学院安排支持资金3000万元。加大人才支撑力度,2022年度市级人才工作及科技创新专项经费预算安排6000万元,占2022年度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0.91%。全市规范认定了11家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硅芯产业研究院、煤矸石高值利用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基地。全市研发经费投入累计增长到2022年的3.2亿元。


资源保障配置人才。围绕实施“塞上英才”行动,市委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40余名专家深入基层参与乡村振兴开展咨询服务活动。组织80余名高层次专家参加国情研修。大力推荐杰出人才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定期组织专家人才开展国情研修、休假疗养,评选创新创业团队,并奖励30万元。推动3家银行业机构实施研发人才“创业贷”等金融产品,其中,市邮储银行“创业贷”发放592户,共9446.5万元;晋商银行“创业担保贷”发放20户,共5205万元;山阴农商银行“创业贷”发放120户,共760.66万元,有力扩大项目覆盖面,让年轻科研人员安心投身科研事业。


建强平台造就人才。实施人才工作六大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支持工程、本土人才培育强基工程、百名专家人才服务工程、“朔才回乡”创业工程、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工程、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提质”工程),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广阔舞台。积极对接引进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大力建设晋坤双碳产业研究院等7个科创平台;全力推动校友招商引才基地项目建设,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1个。朔州市能源互联网中心被评为山西省首批省校合作科研平台示范项目,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极力发挥市场主体激励作用。来源:《前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