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编办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紧紧围绕朔州市人才工作总体发展思路,把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和人才引进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机构编制保障人才引进工作,坚持“三项举措”,科学配置编制资源,为全市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下好“统筹棋”。按照“统筹使用、动态调整”的原则,实时监测各单位编制数量,结合市直各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配、整合各单位空编,做到兼顾原单位编制需求和人才引进工作有序运行。充分利用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为各部门单位人才引进用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的监测、分析与运用水平,对申报单位的编制核定数、空编数和实有人员以及现有人员队伍结构、部门紧缺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同时,科学统筹编制资源,形成合理可行的用编方案,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用人需求,满足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优化人员结构、补充急需人才需要,确保编制资源优先为各类优秀人才所用。2023年共计为公开招聘、硕博人才引进、中小学教师招聘等引进人才下达编制使用计划177名。
打好“核心牌”。人才引进工作的前提就是破解编制急缺问题,市委编办时刻牢记这一核心目标,重点保障高端急需人才引进的编制需求,确保有限的编制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方面着力于进一步探索更加灵活管用的引才聚才机制,大力推广“编制周转池”,明确“人才引进”编制使用范围、办理程序、管理方式等。在人才引进制定空编计划时,单位有空编的首先使用单位空编,没有空编的方可申请使用“人才编制池”编制。另一方面,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和日常统计数据,对市直五年内退休人员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重点对拟退休人员进行高度精算,将退休人员的退休时间与引进人才落编时间结合测算,精准测算到引进人才落编月份的空编情况,做到退休人员与新进人员使用编制无缝衔接,真正实现编制零浪费,确保有限的编制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做好“协同文章”。市委编办与组织、人社等部门建立人才引进联动机制,确保各部门相关政策环环相扣、有效衔接,服务好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强化与组织、人社及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和协同配合,优化工作流程,畅通人才引进落编绿色通道,最大程度简化入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升人才工作服务质量,营造重视人才、服务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
供稿:市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