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鲁区通过纳贤才、搭平台、建机制“三个抓手”,创新实施“乡贤培育”工程,吸纳一大批贤达人士反哺桑梓,助力农村发展,补上“三基建设”的短板。
广纳贤才。从选到评采取“自下而上”的程序,以村为单位,在当地投资创业品行好、有威望、有能力、热心社会工作的人士中,按照“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群众公认”20字标准,初步推选乡贤。乡贤产生涉及到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有道德声望受到当地群众认可的老同志和村(居)民、在相关领域有影响的社会名人、社会组织负责人、民间人才、在本地创业的优秀外来人才。在以村为单位初选的基础上,坚持“好中选优、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由各乡镇采取审核评定、验收确认等步骤,评出“新乡贤”。全区共选出乡贤71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4名,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家14名,有道德声望老同志7名,复转军人1名,致富能手13名。
搭建平台。以培育发展乡镇一级乡贤联谊会、村级乡贤参事会为载体平台,促进乡贤作用发挥。选出乡贤人数达到3名及以上(可逐年累计)的村,按程序成立参事会,在本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协助加强党群联系,参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并经常性开展村级会议参事活动、服务性集中活动。成立乡镇乡贤联谊会,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组织联谊,加强联络,聚财聚智,参与乡事。打通乡贤组织常态收集、及时办理、定期反馈村情民意的通道,建立乡贤组织会议参事制度和社情民意收集、办理、反馈制度,完善日常沟通机制,定期邀请乡贤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参事列席乡村重要会议,主动征求乡、村两级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重大决策、重要工作等的意见建议。鼓励乡贤通过换届选举进入村进入村“两委”班子,有36名进入,当选“两委”主干的19名。
创新机制。建立乡贤荣誉激励机制,适时组织开展“模范乡贤”等评选活动,对作出积极贡献的乡贤参事会和乡贤给予表彰奖励。重视推荐“新乡贤”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鼓励平鲁籍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回原籍创业,进入“乡贤”队伍,在“两委”换届中,培养他们进入村“两委”班子任职。对于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乡贤”,为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6000元/人/年。对返乡创业的优先给予国家优惠政策,激励“新乡贤”回归创业,吸引“新乡贤”放心扎根农村,安心服务农民,全身心促进农村发展稳定。
发挥作用。71名乡贤,有的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 有的捐资助学,有的为乡村讲解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乡贤苗滋种原为西易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组织西易集团职工捐资1000多万元资助全区大学生完成学业。乡贤王江是市统计局退休干部,为家乡乡村干部举办讲座,讲解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乡贤刘馨是一名大学生毕业生,当选六百户村党支部书记,修建了民心桥,争取项目资金110万,将进村3.124公里公路提质重修。2018年实验种植金银花8亩,2019年新建3座设施农业大棚,发展“特色采摘+农家乐”模式的乡村旅游项目。乡贤赵平带头兴办企业,解决农村劳务人员岗位,带头捐资助学,投资兴办知达常青藤学校,历年捐资100多万元资助平鲁籍大学生。乡贤郑一军是一名复转军人,2017年当选郑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动员家族捐资14多万元,党建、经济两手抓,村容村貌大变样。黑家窑村乡贤祁文,利用自己的人脉为村集体创建了农家乐,引进资金修建了文化广场,重新硬化了通村公路。
(来源:平鲁区委组织部)